【体育科普】“勇敢者的运动”——拳击

参加拳击比赛必须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练就强健的体魄,掌握优良的技术,能灵活运用多种战术,还要具有顽强拼搏、勇于争胜的意志品质。这不仅对拳击爱好者和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增强拳击爱好者和拳击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这是拳击运动具有的最明显、最优秀的特点。

拳击比赛的特点

双方选手比赛时必须穿无钉、无跟的软靴或鞋子,短袜,不超过膝盖的短裤,可遮盖胸背的背心。佩戴拳套(拳套的重量为10盎司(284克),皮革部分的重量不得超过总重量的一半,衬垫物的重量不得少于总重量的一半)、头盔、护齿、护裆。

所有国际拳联批准的比赛,拳击台围绳内面积为6.1米见方。拳击台外延与围绳的间距是85厘米。拳击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0厘米。拳击台面应安全、稳固和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台的四角设有四个角柱,角柱用角垫缠绕,或以近似方式设置,防止拳手受伤。

从2009年1月1日起,所有国际拳联批准的成年男子组比赛,采用三回合制,每回合3分钟。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所有国际拳联批准的比赛全部使用国际拳联电子记分系统。

每个回合中,评判员根据每名运动员击中对方的次数评判其得分。具有得分价值的击中,必须在没有格挡、阻挡或防御的情况下,用任何一只握紧的拳套的拳峰部位,直接击打在对方头部或腰部以上部位的正面或侧面。摆拳如按上述要求击中也为得分拳。一个正确的击中得1分。五名评判员中至少有三名评判认为击中有效部位,即得分。比赛结束时,得分多者获胜。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击倒,10秒钟后仍然不能继续比赛,即宣布另一方运动员“击倒对手获胜”。

拳击雕塑

2007年11月3日世界杯拳击锦标赛在芝加哥圆满落幕,时任国际拳击联合会主席吴经国先生称其为国际拳击总会有史以来最精彩的锦标赛。芝加哥为纪念这次拳击锦标赛,特别制作了四尊拳击标志雕塑,其中一尊就是由芝加哥市政府送给了吴经国先生,而后经台湾运回厦门,来到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

想知道这尊雕塑背后更多的故事吗?快走进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看一看,一同感受拳击运动的魅力吧 。

丨关于博物馆丨

★中国首家奥林匹克博物馆

★国家三级博物馆

★国家AAA级景区

★国际奥委会原委员吴经国先生亲自设计创建,并亲任馆长

★全国优秀非国有博物馆

★37家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成员之一

★全国优秀科普信息化教育基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厦门市十佳科普教育基地

★厦门市关心下一代奥林匹克教育基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