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众所周知,运动员这个特殊群体和普通人群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职业的特殊性,少数运动员通过刻苦的训练能够拿到金牌,为运动队、为国家赢得荣誉。但大多数运动员即使努力刻苦的训练,也无法实现自己的金牌梦,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铤而走险,通过服用兴奋剂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的运动员不是故意服用兴奋剂来提高成绩,而是误服误用兴奋剂导致兴奋剂违规事件的发生。由于运动员身份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时刻注意自己摄入的食品及日常用品、药品的安全性,有可能误服误用导致兴奋剂阳性,尤其是大众运动员缺乏专业的反兴奋剂知识学习,对兴奋剂的危害认识不足,更容易发生误服误用兴奋剂事件。所以,加强大众运动员的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对大众运动员进行反兴奋剂宣传教育,使大众运动员正确认识到反兴奋剂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反兴奋剂知识,提高反兴奋剂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维护国家荣誉和个人形象出发,构建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干干净净参赛,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
关键词 大众运动员 反兴奋剂 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02-293-02
国家体育总局2020年12月20日公布的《反兴奋剂规则》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强调反兴奋剂工作旨在保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并为运动员提供不使用禁用物质和禁用方法而追求卓越的机会。反兴奋剂工作力求在尊重规则、尊重其他参赛者、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公平的比赛环境、实现纯洁体育等方面,维护体育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兴奋剂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运动项目的健康与良性发展,因此必须通过积极的反兴奋剂教育等举措,对运动员开展全方位的反兴奋剂教育,尤其是大众运动员的反兴奋剂教育,以提高其对兴奋剂危害的认知水平,增强兴奋剂风险防控意识,从而避免运动员发生误服现象。
《反兴奋剂规则》第一百六十六条“运动员的责任和义务”中运动员应当对自己摄入的物质和使用的方法负责。运动员只要使用兴奋剂,就会被直接判定为兴奋剂违规,受到相应的处罚。因为《反兴奋剂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反兴奋剂工作坚持“零容忍”,坚持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方针,推动构建“拿干净金牌”的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因此,加强对运动员的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具有必要性,尤其是对大众运动员进行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很迫切。
一、当前运动员反兴奋剂宣传教育现状
(一)专业运动员反兴奋剂宣传教育现状
目前专业运动员进行反兴奋剂知识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国家级和省级纯洁体育教育讲师在运动队开展讲座的方式进行反兴奋剂知识的学习,还有部分运动员是通过各省发布的答题小程序、APP参与学习答题,以及开展反兴奋剂知识竞赛等方式学习反兴奋剂知识,近年来还通过参加大赛前的反兴奋剂教育准入以及在大赛现场参加反兴奋剂教育拓展活动学习反兴奋剂知识,但学习机会较少,学习时间也较短,难以形成系统的学习,使运动员对反兴奋剂知识的掌握比较少;市/县级运动员学习反兴奋剂知识的途径更少,有的运动员从来没参加过反兴奋剂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对兴奋剂没有任何概念,这种现象在青少年运动员中尤为突出,有的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期间住在酒店却还在外就餐,缺乏兴奋剂风险防控意识,增加了兴奋剂误服误用的风险。
(二)大众运动员反兴奋剂宣传教育现状
大众运动员:由国家反兴奋剂机构确定的自然人。但是,该术语不包括:(1)在兴奋剂违规前五年内曾是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依照《检查和调查国际标准》界定的国际级运动员;(2)各国家反兴奋剂机构依照《检查和调查国际标准》界定的国家级运动员;(3)曾代表任何国家参加国际赛事公开组别比赛,或者已被列入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或国家反兴奋剂机构的注册检查库或其他行踪信息库的当事人。大众运动员是指不专门从事体育训练和比赛的普通体育运动参加者。目前反兴奋剂宣传教育还未针对这类人群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未涉及大众运动员,大众运动员能够学习反兴奋剂知识的途径较少,学习方式较单一,大众运动员缺乏相关的反兴奋剂知识,缺乏兴奋剂风险防控意识,所以在生活中更容易发生误服误用兴奋剂事件。
二、原因分析
(一)大众运动员缺乏系统性管理
无专职反兴奋剂工作人员从事反兴奋剂工作,导致大众运动员缺乏系统性管理,无专业人员对大众运动员进行反兴奋剂相关知识的培训容易忽略对反兴奋剂知识的学习,使得大众运动员对反兴奋剂知识的掌握较少;无专业人员对大众运动员进行管理,容易导致大众运动员抱有侥幸心理,滥用兴奋剂,通过使用兴奋剂这种极端的方式提高运动成绩,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缺乏专业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大众运动员因为不长期从事专门的体育比赛和训练,缺乏反兴奋剂宣传教育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反兴奋剂知识宣传,或者相关人员未参加过专业的反兴奋剂知识培训,未掌握系统的反兴奋剂知识,无法在日常训练中对大众运动员进行反兴奋剂知识宣传。尤其是在运动员参加比赛时未进行反兴奋剂知识学习,运动员因缺乏相关的反兴奋剂知识,不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取得好成绩接受兴奋剂检查时容易发生兴奋剂违规行为,在生活中也容易出现运动员误服误用兴奋剂的情况。
(三)大众运动员对反兴奋剂知识掌握较少
目前大多数大众运动员是被动学习反兴奋剂知识,对兴奋剂认识一知半解,只知道兴奋剂能提高运动成绩,却不知道兴奋剂的危害,如对兴奋剂对身体的危害、兴奋剂对心理的危害、兴奋剂对社会的危害等一无所知。大众运动员对食品、药品、营养品的兴奋剂风险防控意识差,容易出现叫外卖、网购营养品、化妆品、生病后乱吃药等误服、误用行为,对兴奋剂风险认识不清;还有的运动员认为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食品、药品、营养品就是安全的,没有掌握基本的反兴奋剂知识,更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对兴奋剂风险的识别能力缺乏;对兴奋剂风险增加了误服、误用兴奋剂的风险,容易导致损害国家形象的兴奋剂阳性事件的发生,使其运动生涯提前画上句号。
(四)反兴奋剂宣传方式单一
目前,针对专业运动员的反兴奋剂宣传方式主要是通过教育准入、教育拓展、教育讲座等方式进行,具有系统的学习体系,涉及反兴奋剂的各方面。专业运动员容易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反兴奋剂知识,而大众运动员在参加比赛前也无需通过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后才能参加比赛,无专业人员开展讲座,也无专门的途径学习反兴奋剂知识,使得大众运动员无法在参加比赛或日常训练中接受到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只能通过相关的网站进行反兴奋剂知识的学习,有的运动员甚至从来没有学习了解过反兴奋剂知识。
三、建议
(一)制定政策,完善制度
体育主管部门应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反兴奋剂教育,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要求各训练单位正确认识学习反兴奋剂知识的必要性,加强反兴奋剂知识的学习,并制定奖惩措施。对于反兴奋剂教育学习开展得好的单位给予适当表扬,不认真落实学习制度的训练单位,则作出相应处罚。
(二)培养专业人员
培养专业人员对大众运动员进行反兴奋剂知识宣传,专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素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工作,有时间参加相应的反兴奋剂知识培训学习。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能掌握系统的反兴奋剂知识,尤其是对大众运动员进行反兴奋剂知识的宣传教育应该作为日常工作的重心,积极思考如何对运动员进行反兴奋剂宣传教育,使运动员掌握一定的反兴奋剂知识,避免发生兴奋剂违规事件。
(三)创新教育方式
除现有的传统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在宣传教育过程中采用运动员感兴趣的宣传方式,如通过学习和答题赢取小礼物的方式,吸引运动员参与学习,增强运动员的反兴奋剂意识,保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通过编制反兴奋剂宣传漫画的方式,统一发放给运动员,让运动员更直观的学习反兴奋剂知识,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针对年龄较小的运动员,采用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这样运动员容易学习到知识;在食堂或训练馆循环播放反兴奋剂宣传视频,将反兴奋剂知识宣传融入到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中;结合兴奋剂违规案例制作宣传视频,以案为鉴,运动员通过视频学习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真正做到反兴奋剂入脑、入心、入行,防患于未然。
(四)增加教育途径
提高运动员的反兴奋剂知识,提高对兴奋剂危害的认识,在现有教育途径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教育途径,如开发年度积分制学习APP,要求运动员每星期至少学习反兴奋剂知识1次以上,每次学习半个小时以上,得到相应的积分,未完成学习的运动员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运动员在评等级时把反兴奋剂知识考试作为考核条件之一;在各种比赛时进行反兴奋剂宣传教育拓展活动,采用各种小游戏吸引运动员参与,更直观地学习反兴奋剂知识;不定期开展反兴奋剂知识竞赛,提高运动员学习的积极性;高校体育专业应设置反兴奋剂教育课程,使高校学生掌握反兴奋剂知识,扩大反兴奋剂宣传面。
(五)加强监管力度
对大众运动员进行系统管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培养专职的反兴奋剂管理人员对大众运动员进行管理。对大众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生活进行系统管理,严格禁止运动员持有和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使用的营养品、药品进行专人保管,确保不含有兴奋剂,严格要求食堂采购不含有兴奋剂的肉食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从重处罚,从而使运动员做到不想用、不敢用、不能用,干干净净参赛,拿干净的金牌。
参考文献:
[1]寻鑫娟.体教融合背景下反兴奋剂教育在青少年体育中的发展路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反兴奋剂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议论文集[C].2022.
[2]李珂珂,王新宅.反兴奋剂教育要从青少年运动员抓起[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20(02):42-43.
[3]侯鑫杰,刘鼎伟,亢莉萍.新时代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教育实施现状与优化策略[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反兴奋剂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议论文集[C].2022.